時間 : 2024-12-30
粉彩瓷器在清朝大量出現,不僅結合中國的傳統瓷器美,更吸收了來自西方瓷器的優美,所以說清朝的中國粉彩瓷是有大雅之美的粉彩瓷器。對于粉彩瓷器的美,我們可能不能理解,只能在歷史的重要性上理解粉彩瓷器的不一樣,但是從瓷器方面我們無法理解它的美,下面介紹一下粉彩瓷器的鑒賞方法,教你如何欣賞粉彩瓷器的大雅之美:
粉彩創于康熙中期,深受當時琺瑯彩影響。粉彩瓷是在粉彩內攙入鉛粉并加施玻璃白,使色彩濃艷程度減弱,用水淡洗法涂飾花紋,使層次由濃到淡呈現出繁多的層次,色調濕潤柔和,具有立體感。
康熙時粉彩風格簡樸,色料粗糙,施彩濃厚,官窯少有大器,紋飾多以云龍紋和花卉紋為主,常見器有云龍紋香爐、海燈、凈水碗等。還有人物類,如粉彩八仙人物塑像等。粉彩分為紅、黃、綠、黑、白等諸色。粉彩瓷新品種的出現,因受到人們的喜愛,很快就發展起來,到乾隆時基本上代替了五彩瓷器。
雍正時大量燒制粉彩器,影響到民窯。圖案紋飾多為人物、花卉,花卉中又以“虞美人”為典型。牡丹的畫法,一改前時的那種雙犄形,而作圓形盛開狀。人物仕女畫甚為細致,以白釉為地施彩,加繪青花者極少。
乾隆時粉彩廣泛使用,品種除繼用白釉地粉彩與色地粉彩外,還有加繪釉下青花。在大件器物的上下部分為色地,腹部為白地或色地開光,繪出粉彩紋飾,并寫有乾隆御題詩句。最著名的白地粉彩器有百鹿尊、九桃天球瓶、九桃盤及三果、嬰嬉大碗等,其胎質厚薄均勻,輕重適度,釉面勻凈,釉色青白,色彩鮮亮,層次分明。色地開光器有紅、黃、紫、綠、藍、金、粉等釉地。器形有瓶類、加施螭耳、鳳耳、如意三果耳等。器足及器里施豆瓣綠釉,書有青花款和金彩款,官窯多施紅彩款。乾隆時期出現的新品種,是在色地上剔劃出較淺的忍冬蔓草紋和規矩圖案,工藝復雜,難度較大。乾隆時粉彩品種繁多,粉彩產品工藝之高已達到了高峰。
嘉慶早期粉彩與乾隆一樣,沒有款識很難辨認。后期的色彩品種減少,釉面稀薄,不夠勻凈,彩色厚薄不同,厚者色重,薄者淺淡。
咸豐粉彩,加繪斗彩和描金者比較精細。底部、器里涂豆瓣綠釉,較前時色深。官窯器有黃地青花粉彩開光四季瓶、山水壽星雙耳瓶、紫地粉彩蓮花盆、探花及第方水仙盆、十二生肖盆、仕女小雞盒、夔鳳大碗、佛花碗、黃地勾蓮花盤、白地勾蓮花藍盤等,粉彩是咸豐時的主要品種。
同治粉彩各種色彩均較前代鮮艷,凡署“體和殿”款的器物,色彩更為鮮艷明亮。黃色淺淡嬌嫩,綠色深綠如翠,藍色深淺有致。墨彩也與清早期風格不同,輕描重繪,有多色層次,但不施玻璃白釉,表面暗色無光。用彩色為地子是同治時期的特征。如淡黃色作地繪以藍、綠、粉紅色紋飾,淡綠地或淡紫地上繪以紅色圖案,黃釉地百子圖貫耳方瓶,黃釉凝厚,鮮亮,又稱“明黃”。民窯粉彩比任何時代產量都多,其中以博古盤、碗、碟、勺等日用茶具為最多,都比前代厚重,釉面白,不平整,底足多粘砂,不修整。
光緒時粉彩色澤多,較淺淡,不夠鮮亮,多用含粉質較少的淺淡軟彩,施彩較薄,色調柔和。紋飾中的畫面,花卉風格受清代畫家惲南田、虛谷的影響,筆法細柔,層次清晰。畫面內容多以鸚鵡、藤蘿花等花鳥畫為主,用各種色地襯托墨彩繪畫,其墨彩表面無光。民國初年粉彩大不如前代,無論胎質、釉色、粉彩色調及繪畫技巧,均不如光緒時的水平。粉彩較薄是普遍現象,官窯和民窯多數瓷器上,都喜歡書寫大量詩詞名句及吉祥語。一些官窯的小件茶具燒制得很精致,薄胎細釉,叩之如銅聲,多繪歷史人物故事,如八仙、戰爭場面、神話故事等。
粉彩瓷器在清朝的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美,加之粉彩瓷器在每個時期的特點也有所不同,在鑒賞粉彩瓷器的時候,我們要結合瓷器本身結構造型的美和瓷器上優美的圖畫相結合。在了解粉彩瓷器的歷史背景后,結合當時繪畫特點加以理解,我們能夠欣賞到粉彩瓷器的高貴大雅,精致優雅。以上就是小兔介紹的粉彩瓷器的鑒賞方法,希望對您有幫助。
上述內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網,如有版權問題,請聯系zxcq@corp.to8to.com 。
發表評論